玄奘西游取经时都有哪些功绩
玄类(602一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玄奘幼年出家,遍访佛教名师学习经论,后来感叹各派学说间的分歧,很难得到定论,便下决心到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类结伴陈表,向朝廷请求允许西行求法,但未获得太宗的批准。玄类于是“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开始,到达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多万里。贞观五年(632),抵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求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求学五年,受到优待,被评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贞观十年(637),玄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了伊烂钵伐多国、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磔迦国、达罗毗茶国、狼揭罗国、钵伐多国,拜师参学。
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了两年,然后重新返回那烂陀寺。后又到杖林山访学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两年后再返回那烂陀寺。从此时开始,戒贤嘱咐玄奘为那烂陀寺众僧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此时恰逢中观学派清辨(婆毗呔伽)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烂陀寺讲《中论》、《百论》,讲宣反对法相唯识的学说。玄奘于是著《会宗论》三千颂,以此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此后又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同时著有《制恶见论》
一千六百颂。
后来,玄奘接受东印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的邀请前往讲经说法,并著有《三身论》。接着戒日王以玄类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有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人参加。在辩论会上,玄类讲论佛法,任人问难,无人能予以诘难,名震一时,大乘学派尊为“大乘天”,小乘学派尊其为“解脱天”。
此后,戒日王又邀请玄奘参加了五年一度,历时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在无遮大会结束后,玄奘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