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立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简称中大,是一所坐落于中国台湾桃园市的综合研究型公立大学,为桃园地区最具声誉之学术、科学研究及学术网际网路之顶尖大学,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五年五百亿计划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国立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简称中大,是一所坐落于中国台湾桃园市的综合研究型公立大学,为桃园地区最具声誉之学术、科学研究及学术网际网路之顶尖大学,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五年五百亿计划”补助的十二所学校之一、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选定之七所研究型大学之一。

台湾中央大学办学源头可追溯于公元258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前身为1915年在南京成立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62年,在台以“复校”名义重建,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改称“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1979年7月,复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大陆称台湾中央大学)。

截至2015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占地面积达62公顷;共有教职员工约650人,学生约12000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约1:1;共设有8所学院,22个学系和54个研究所。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文化传统

校徽

设计者:陈之佛教授

设计年份:1930年

学校标识

说明:图案正中央的牌楼门,是南京四牌楼二号学校雄伟的大门。向大门向里望去,是一座圆顶的大礼堂,涵义为全国最高学府,孕育人才的象征。礼堂两边是城墙垛子,表示中央大学是建在六朝古都石头城内。

校徽下端有数行水纹,表示学校设在长江之滨,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时,雷次宗建立四学(玄、儒、文、史四学),已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一直延续到现在。

校色:紫、金

紫、金二色,紫色象征典雅、庄穆、高贵、浪漫,金色代表辉煌、光明、灵气、智慧。紫、金两字又合于南京学校所在钦天山龙蟠主脉钟山之另名“紫金”。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精神文化

校训:诚朴

诚朴二字,为行事做人之准则。诚者不欺,朴者无华,此宜为学校全体行政同仁共勉之。

诚:指对学问要有诚意,不以其为升官发财的途径,不以其为取得文凭资格的工具。要知道从来成大功业,成大学问的人,莫不是备尝艰辛,锲而不舍地做出来的。

朴:质朴和朴实的意思。要体念“几何学中无王者之路(捷径)”这句话。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

校园精神

台湾中央大学以“松”为精神象征,与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并称“松、竹、梅──岁寒三友”。占地六十余公顷的校园中,苍松数量居全台之冠,是校园内最珍贵的资产,走进中大,绿草如茵,苍松成荫,在壮丽巍峨的校门衬托下,充份展现了泱泱学府的气度。

松之四季长青,屹立挺拔精神,不断在中大延续,使得中大的校务发展蒸蒸日上,尤其南京母校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淬炼的“六朝松”,更象征了中大历史源远流长,蜚声中外。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台湾中央大学共有教职员工约650人,教师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四级,其职责为教学、研究、辅导及服务,其中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9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人,台湾“国家讲座 ”人选6人,台湾“总统”科学奖获得者2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共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咨询电机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客家学院、生医理工学院等8个学院,22个学系。

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英美语文学系、法国语文学系。

理学院: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学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

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系、信息管理学系、财务金融学系、经济学系。

咨询电机学院:电机工程学系、资讯工程学系、通讯工程学系。

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科学学系、大气科学学系。

客家学院: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

生医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台湾中央大学共20个研究所开设有硕士班或者博士班;此外,该校的重点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能源、复杂系统与电浆科学、光学与光电科技及咨询应用,特色研究领域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及生物医学;并有地球科学、工程、电脑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等6个学科进入ESI(基础科学指标)排行世界前1%。

教学建设

教学模式

1997年1月24日,台湾中央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及阳明大学共同成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四所学校发挥互补性及整合资源,推动教学资源整合。

四校共同开课与跨校选课,共享特色课程,推动跨校修读博士学位及跨校转系所,办理联合招生,教师在系统内交流;推动“超越未来─科技与社会经典系列讲座”,以远距教学方式授课,每堂课四校皆有教师参与讨论,已开设“水资源:技术与生活政治”课程。

四校共同推动e化教学系统,建置开放式课程124门;共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推动“文化研究”及“科技与社会”两项人文社会领域之教学与研究整合。

本科生培养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台湾中央大学为推动国际化学习及扩大学生视野,鼓励并奖助学生出国进修所拟定之计划,每年提供特定名额给予学生体验国外生活。

进修课程

英外华语:语言中心于每学期或每季开设英/外语推广课程、华语基础及研习课程,包含非学分班和学分班。

推广教育:推广教育设有各类学分班、艺文推广、专业人员训练班等课程。

环境教育:通过“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教育训练机构认证,具备专业师资及教研单位、开设丰富课程、涵盖多元领域。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通识教育

台湾中央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分为核心必修与通识选修两大部份,核心必修课程可以代表或反映一个知识领域的核心价值,具基础性及核心性,是当代各类学术入门的基础,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对话,此外,课程内容也与平日生活及当代议题紧扣,培养学生知识批判能力、知识统整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如社会学、物理学、天文学、文学等。通识选修课程则属于各学科中较整合或深入的进阶深化课程,如性别议题、环境议题等通论。两部分课程皆包含人文与思想、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思潮与现象等四大领域,核心必修课程至少须修习3个领域,应修习之领域依各学系规定;其余学分可自由修读通识选修课程。

此外,为整合通识与专业课程,以达成教学资源整合、学术视野扩展、各知识领域有效连结之目标,设有性别教育学程、创意学程及STS学程,希望学生得以在专业课程以外,有机会涉猎以主题为导向的整合型学程。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Natio<em></em>nal Central University)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10月,中央大学共有54个研究所,校属研究中心8个、1个联合研究中心(下设7个研究中心)以及23个院级研究中心。

校属研究中心: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光电科学研究中心、环境研究中心、通讯系统研究中心、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研究中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心、前瞻科技研究中心。

联合研究中心:软体研究中心、灾害防治研究中心、学习科技研究中心、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生物科技与生医工程中心、全球定位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新世纪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

文学院研究中心: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琦君研究中心、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文学院明清研究中心。

理学院研究中心:探测器研发中心、数学与理论物理中心、复杂系统中心、薄膜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学院研究中心:管理学术研究中心、企业资源规划中心、尤努斯社会企业中心。

工学院研究中心:纳米触媒研究中心、能源研究中心、车辆行车事故鉴定研究中心、桥梁工程研究中心、永续环境科技研究中心、界面科技研究中心、净煤研究中心。

资讯电机学院:智慧晶片及系统研究中心。

客家学院:海外客家研究中心、公法与治理研究中心、社会暨政策科学研究中心。

生医理工学院:脑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