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保险报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是五大理念贯彻落实的一年,是新国十条持续发挥落地效应的一年,也将是服务民生形成突破的关键一年。【中国保险报记者 黄明明】民

【中国保险报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是“五大理念”贯彻落实的一年,是“新国十条”持续发挥落地效应的一年,也将是服务民生形成突破的关键一年。

【中国保险报记者 黄明明】

民生休戚,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更和保险业紧密相关。在围绕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服务民生将带来保险供给质量的提高。

在1月25日召开的2016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谈到2016年保险监管工作时,首先提出了三项重点监管工作,其中将服务民生三大突破作为首条谈及,分别是提升大病保险服务水平、抓好巨灾保险制度落地、推动商业保险税优政策试点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措辞上,报告使用了掷地有声的“突破”二字。突破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突破之后往往会完成一个质的飞跃。项俊波提到的三个突破点,无一不是处在将破未破的瓶颈期。

首先,大病保险已经完成了由点及面的工程,亟须深化服务来提升质量。近年来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大病保险在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全国既贫且病的人群来说,他们是扶贫的对象,也是救助的对象,大病保险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体现最为明显。发展大病保险,不仅是保险业的使命所在,也是政府民生工程的重点所在。

根据会议披露的数据,2015年,大病保险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在覆盖面上,大病保险已经拿到了满意的成绩,下一步应该考虑将服务做精做细,以实现从广度到深度的飞跃和转变。

会议指出,在2016年,将大病保险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推动大病保险稳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制定完善配套实施细则,推动实施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运行机制,研究制定投标管理、服务规范、风险调节、财务独立核算、退出机制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与基本医保等医疗保障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形成保障合力。

以大病保险作为保险产品供给侧着力的重点,将为保险业探索经办基本医保等业务进一步奠定基础。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并轨”,并鼓励险企来经办,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险企经办大病保险成绩的充分认可。

其次,巨灾保险试点到制度的转变也势在必行。近些年来,各界舆论对于巨灾保险的呼唤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地震、台风、洪水等灾害发生后,呼声更高。目前巨灾保险制度已在几个试点地区有所突破,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

“十二五”时期,保险赔款和给付3.1万亿元,在应对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作用。2015年,云南、四川地方巨灾保险试点相继启动,我国首只巨灾债券在北美成功发行,对宁波“灿鸿”“杜鹃”台风保险赔付8000万元,广东“彩虹”台风赔付7.5亿元,“东方之星”事件赔付7380.6万元。保险在实践中日益成为重大灾害事故应对的有效方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会议指出,在2016年,保险监管部门将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巨灾保险在灾害救助体系中的作用,推动巨灾保险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要抓紧制定方案,尽快推动《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积极推动《地震巨灾保险条例》出台,将地震巨灾保险纳入法制化框架。继续推动巨灾保险地方试点,探索研究覆盖洪水、台风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巨灾保险制度。

再次,健康、养老的保障不足,税优政策的激励不可或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不高。而我国还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所引发的健康、养老需求激增的局面。业内人士一直认为,在制度上,税优及税延政策是打破这个局面的至关重要之举。

会议指出,切实发挥税收优惠的政策杠杆作用,用足用好政策,抢抓政策红利,促进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税优健康保险方面重点是总结试点工作,完善试点方案,推动税优健康保险全国试点。税延养老保险方面重点是争取尽快推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政策,抓紧制订试点方案,并组织好实施工作。做好税延保险信息平台建设、税延保险监管制度制定、示范条款设计等试点准备工作。

2015年,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正式出台。税优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潜力,拓展了商业保险与大健康产业结合的空间。商业健康税优之后,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出台将成为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是“五大理念”贯彻落实的一年,是“新国十条”持续发挥落地效应的一年,也将是服务民生形成突破的关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