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前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中的主线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

十九大报告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前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中的主线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个重点任务,即“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历史经验表明,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源于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不合理。本次会议也提出“中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本质上是有破有立、有进有退的改革办法,是市场化、法治化的落实手段,有利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化解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内生性、结构性突出矛盾,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进而培育和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根本在于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早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当时中央就认识到了“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的问题,但2年多以来,要么是对部分问题认识尚不到位,要么对部分政策执行仍有偏差,导致一些内生性、结构性的矛盾逐步显现并日趋激化。从去产能看,重点在于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出清。从降成本看,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可调整、可优化的空间较大,因此减税降费仍将是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工作的主要抓手。二是着力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比如融资、物流、能源等。从补短板看,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不仅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也需要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当前民间资本参与的热情和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需要在优化营商环境、放开准入限制、畅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多下功夫。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需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这有赖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营商环境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认为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应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方面入手,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秩序。市场化是根本方向,通过放宽准入限制、提高政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服务,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吸引外资和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法治化是根本保障,构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赋予国资、外资、民资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权利,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加强同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的对接,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创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上说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这也是美国不断升级贸易摩擦的关键所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任重道远。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顽疾,也是今后重点要努力的方向: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降低对外依赖度。二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轻经营成本负担,畅通投融资渠道,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三是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水平大规模创造与有效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另一方面要形成规模效应。在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将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具有特色优势、有力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根本在于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本次会议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延展和提升了良性循环的内涵,即“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促进银企、产融的有效融合和合作共赢是促进形成三个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当前融资市场已从供给收缩向需求收缩传导,转变为供给和需求双收缩,融资供需萎缩负反馈机制已经形成。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应从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综合施策,一是资金供给端,加强财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统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改善服务。二是资金需求侧,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