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除了BAT等多个互联网巨头之外,各大传统汽车制造厂商也纷纷加入了无人时代,似乎全世界都盯上了无人驾驶这块根据地,以期在新格局形成之前,跑马圈地。但就在刚刚过去的几日里,一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经历了从巅峰一

除了BAT等多个互联网巨头之外,各大传统汽车制造厂商也纷纷加入了“无人”时代,似乎全世界都盯上了无人驾驶这块根据地,以期在新格局形成之前,跑马圈地。

但就在刚刚过去的几日里,一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经历了从巅峰一路直线跌落的窘境,这家名为Roadstar.ai的自动驾驶公司在一系列的管理层动荡之后,最终濒临倒闭。

这不禁令人怀疑,中国的自动驾驶之路前路茫茫了吗?

在业内的质疑声音不断时,我们将时间线向前移动,会发现如今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正经历着美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标杆公司Waymo十年前所经历的一切,十年过去,这家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军公司,已经成为估值千亿美金的超超级独角兽。

在中国,同样也有这么一家企业力图在激光雷达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它就是饮冰科技。

这家致力于激光传感器在自动驾驶及智能交通领域的硬件公司,历经三年时间,已经推出了全球首款线阵激光雷达芯片,并已经完成流片量产制备。

利用此款芯片,饮冰科技设计完成了多款半固态及固态激光雷达产品,这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在自动驾驶核心部件的研发上取得了标杆性的一步,成为国内固态激光雷达新创公司最有潜力的一员。

激光雷达老司机踏上创业路,饮冰科技如何杀出重围?

资本寒冬,激光雷达赛道如火如荼

如果把自动驾驶汽车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人,那么相对应的,激光雷达技术就是每一辆车的“眼睛”,其重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车载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国外的Velodyne公司一直担当着市场统治者的角色,在成为谷歌等各个自动驾驶公司的供应商后,这家最早生产自动驾驶用激光雷达的厂商也受到了很多后来者的追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车载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

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产业的发展,国内激光雷达技术也迎来了喷涌期,即便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仍然有多家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纷纷获得融资。

作为入局者之一,饮冰科技创始人姜波也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他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曾经供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中国科学院,拥有十多年的激光雷达产品研发经验,参加过多项航天、军工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身为一个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的老司机,2016年,姜波看到国内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一些创业公司早已领先一步入局,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拿下启迪之星、泰有基金的种子轮融资,带着8个工程师团队,饮冰科技正式成立。

对这一赛道的信心来源于团队多年的从业经验。姜波认为即便到了2019年,国内激光雷达行业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姜波很认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判断:“中国有十万亿规模的汽车工业产业,正处在百年一遇的变革机会点,智能物联的过程会是比较长期的过程。智能网联汽车有三个境界,一是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化,二是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会更早到来,三是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无人驾驶时代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历程,但智能网联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时代已慢慢打开落地应用的局面。

在姜波看来,这也是无数资本纷纷涌入激光雷达领域的原因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未来一定是大势所趋。“谁能率先占领市场,谁就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激光雷达老司机踏上创业路,饮冰科技如何杀出重围?

重新定义激光雷达

同样,姜波认为,相比于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可能会优先商业化落地。

在激光雷达领域,国外已有Velodyne、Quanergy等公司领先一步,成为这一领域数一数二的玩家,这就使得后入局的企业们只能跟在这些大公司后面进行技术与产品的迭代,只是价格要稍低一些。

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最大问题在于昂贵的价格,Velodyne推出的每一款新产品都会主导市场价格高点,让很多尾随者都望而却步。

姜波思考,在激光雷达领域创业,一定要弯道超车吗?有没有可能换道超车?国内其他几家竞品公司均采取跟随的方法,而饮冰科技想要重新定义激光雷达产品。

从需求出发,姜波认为自动驾驶会先从L3级别启动,也就是限定场景,或者只有一些自动驾驶的特殊辅助功能。因此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通道数足够多,二是通过车规,三是达到一个价格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大概是1000美元。

激光雷达老司机踏上创业路,饮冰科技如何杀出重围?

在这三个条件的限定下,饮冰科技将产品核心放在研发单点、单线、多线的激光雷达产品。为了把产品做得比较好,团队分析分立器件是激光雷达价格高,产能低,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办法只有让其芯片化、全集成,因此研发芯片级的固态激光雷达是必不可少的。

饮冰科技推出首款线阵激光雷达芯片。这款芯片包括独立的发射和接收部分,融合了光学和半导体工艺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激光传感器的高度集成化制备。不仅缩小了多线激光雷达的体积,还提高了工作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正是这种差异化特征与打法,让饮冰科技区别于同领域竞品企业,在竞品公司跟随大企业迭代新产品时,姜波与团队用了两年时间打造了这一底层芯片,然后仅用三个月便设计完成了多款半固态及固态激光雷达产品。

姜波认为,这也是饮冰科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出多款产品的原因。“磨刀不误砍柴工,用两年时间打牢了基础,做深了底层技术的护城河,建立了较高的技术防火墙,就始终领先同行一个身位。”

恰恰是这种打法,会令饮冰科技掌握更多定价权,并在日后稳占竞争高地,先后获得了泰有基金、启迪种子、清研资本、清控银杏、上海翼丰、马力创投等多家专业机构的风险投资。

谁将是最后赢家?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有多大?

姜波坦言,如果将时间扩展到10年,国内市场应该在千亿左右,如果延伸到20年,很有可能达到三四千亿的规模。“市场空间足够大,同时这个领域也不会像互联网巨头公司一样,呈现几家独大的局势,而是各自在同一领域打差异化竞争,未来也会形成几个大公司齐并进的状态。”

正因为身处一片潜力无限的“处女地”,姜波更有信心。饮冰科技在完成基础芯片级的研发后,未来的增长态势也将会成指数级。

同样的,在激光雷达这个门槛颇高领域里的企业也纷纷受到资本的青睐,尤其是在过去一年资本寒冬中,该领域的企业也都备受追捧,这其中原因也正如姜波所判断的:“激光雷达会优先于自动驾驶实现场景落地,并且每家入局的企业都有可能会书写科技创业史最新的传奇篇章。”

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呢?

姜波说,一切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这个全新的市场等待所有入局者去开发。但是更因为如此,在激光雷达领域,需要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甚至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才有更多话语权打好这场仗。

2019年,饮冰科技的主要战略布局是将16线、32线和64线激光雷达产品陆续落地并量产,进行销售,在启动下一轮融资的同时,也将积极尝试与主机厂、Tier1促成一些开放性的开发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