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文 |魏启扬来源 | 智能相对论用黑科技全副武装的自动驾驶展车只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区的一部分,产业生态的广度和深度是湘江新区向公众展示的另外一个维度。像希迪智驾的远程驾驶矿卡模拟驾驶舱、纳雷科技的77GHz毫

文 |魏启扬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用黑科技全副武装的自动驾驶展车只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区的一部分,产业生态的广度和深度是湘江新区向公众展示的另外一个维度。像希迪智驾的远程驾驶矿卡模拟驾驶舱、纳雷科技的77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斗云科技的高精度定位定向板卡、地平线的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华为的鲲鹏芯片和泰山服务器、湘江智能负责运营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这些参展企业大致勾勒出了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集群。

如果说在展示区内可以感受到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繁荣生机,体现的是热闹的产业温度,那么在28日下午举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则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政策趋势、技术路线及难点、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冷静的产业思考。湘江集团副总经理、湘江智能董事长、总经理谢国富主持论坛,并提出了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非常难得,此次峰会请到了希迪智驾CEO马潍,地平线副总裁张玉峰,奇安信集团合伙人、副总裁左英男,华为湖南解决方案总经理周冰宇,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明德祥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及龙头企业代表,这些嘉宾对长沙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与建议。

很显然,长沙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一直在进行复盘和反思,着力以建立产业专家“智库”的形式为下一次更大跨度的跳跃蓄力,另外一个维度,数量如此多的产业专家愿意为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发声,贡献智慧,则说明长沙产业生态的价值,或许在明年的“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长沙会以更高的姿态给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产业生态也有价值高低之分,长沙做对了什么?

上文提到长沙产业生态的价值,众所周知,智能驾驶产业并非长沙独有,目前很多城市都在进行产业竞争,智能相对论之前也多次分析过,在先天条件上,长沙也不占优,可此次大会长沙所表现出来的产业生态价值给了很多人一个意外,心中难免会有疑问,长沙到底做对了些什么呢?

1、头部企业领衔,构筑产业生态竞争壁垒

国内一些城市在构建智能驾驶产业生态时,很多都是“点到为止”,即引入某个行业巨头或者落地某项应用就宣布已具备完整的产业生态,有的城市虽然产业链条可以形成闭环,但产业链条生态企业的能力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跛腿走路”,产业生态价值不高。

智能相对论认为产业生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生态的广度和深度上。

产业生态的广度体现的是产业链条的长短,即产业细分的程度,垂类领域的多寡;产业生态的深度体现的是产业能力的大小,即每个细分领域企业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强与弱。

长沙智能驾驶产业生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每个领域都有行业头部企业领衔,每个领域在行业中都具体非常强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长沙围绕车载及路侧通讯设备,引入了华为;围绕自动驾驶底盘及线控转向,引入了舍弗勒;围绕人工智能处理器,引入了地平线;围绕传感器,引入了大陆集团;围绕云控平台,引入了启迪云控;围绕自动驾驶特种车辆,引入了桑德新能源汽车、中联酷哇、希迪智驾等。

截至目前,光湘江新区就引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大数据、传感器、电池新材料等基础层企业229家;感知、识别技术、自动化等技术层企业77家;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专用车、无人驾驶车辆等应用层企业41家。生态合力之下,长沙产业生态的竞争壁垒越来越厚,产业生态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2、软硬兼施,产业生态也需环境滋润

在网络上,有网友总结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一共有12种模式,什么组团招商、文化招商、展会招商、学术招商不一而足。与这些“俗套”有所不同,长沙在建设智能驾驶产业生态时是先“筑巢”,再“引凤”,长沙筑的“巢”也不是传统认识中的“产业园”,而是从智能驾驶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测试区。

从2016年起开始谋划产业发展,长沙一共投资了18.96亿元打造了模拟场景全国最多、综合性能全国领先、测试服务全国最全的智能网联测试区,拥有228个智能网联测试场景,其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均为国内独有,今年又完成了“双100”项目(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100公里智慧高速)的建设。

和任何一个人工智能产业一样,数据积累对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数据积累又是通过大量测试得来,长沙优秀的测试条件(硬件环境)成为吸引企业入驻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测试条件(硬件环境)是构建产业生态的第一步,那么营商环境(软件环境)则是让企业留下来,繁荣产业生态的关键一环。

除了在政策层面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之外,长沙市政府、湘江新区还对入驻企业进行“贴身服务”,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公开表达过对长沙营商环境的赞赏:“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企业有困难主动找政府,找市委书记、市长解决问题,而是政府主动找上门服务企业,各部门的干部主动帮企业解决问题,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创新、发展。”

在软硬兼施之下,长沙为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产业价值一直呈现递增之势。

3、不只是经济价值,产业生态也要与城市发展融合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产业生态的价值即为产业的经济价值。在对智能驾驶产业生态价值的理解上,长沙可能比很多城市要高一个维度,长沙没有将智能驾驶只作为一个有高附加值和发展潜力的孤立产业来看,而是将智能驾驶产业生态与城市发展进行融合,从单纯的经济价值跳跃到社会价值。

在“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上,长沙除了展示产业生态的成果之外,还将湘江新区的整体规划与智能驾驶产业融合,向公众描绘未来生活的蓝图,因而我们在展示出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到除了智能网联测试区,还有人工智能未来体验馆、科创公园、智慧生态社区、智慧教育应用园等一系列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项目。

长沙在建设“两个100”项目时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不仅可以通过智能路侧系统、边缘云计算系统与云控平台为智能驾驶车辆提供超视距感知、盲区感知与冗余感知等功能,还可以和交警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服务于普通私家车,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

希迪智驾副总经理应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打通了和普通民众生产生活之间的通道,产业生态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可以在方方面面产生社会效益。”

形成产业竞争壁垒,长沙还要做些什么?

从“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放至全国都有不错的竞争力,在个别领域甚至有一丝丝领先身位。然而一时的领先不意味着永远领先,长沙在未来需要从哪些方面来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呢?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生意场的心经之一,用在城市间的产业竞争也同样合适。

1、反木桶原理下,硬件建设持续加码

优秀的测试条件是长沙“挖到第一桶金”的基础,也是长沙的长板之一。根据“木桶原理”,很多人想的可能是去补自己的短板,可在当前“注意力的时代”,从创新战略的方向出发,长沙或可采用“反木桶原理”,持续加强自己的长板,打造出属于自身特色的独有优势,从而始终有制高点可以压制竞争对手。

这里说的硬件建设,既包括测试区的场景和设备,也包括城市开放道路和智慧高速的里程和覆盖范围。目前长沙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全国领先,在未来也要持续保持领跑。

2、产业氛围也有AB两面

这里说的产业氛围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为产业的研发和市场氛围,一为对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前者很好理解,在长沙繁盛的产业生态下,也不必为此担心。

一个典型案例,舍弗勒和长沙签约后,将在湘江新区成立一家独资公司并设立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将旗下应用于智能驾驶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Mover平台系统、90度智能线控转向模块等底盘系统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引进长沙。

舍弗勒原本在上海就有研发中心,为何还要在长沙再设一个?无非是看中了长沙产业生态的活力,舍弗勒也需要拉近与产业的距离,通过市场验证,完成技术的迭代。

后者则是普通民众对智能驾驶产业的态度和看法。

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应用都会经过一段“磨练期”,有的是因为还不成熟,用户体验不佳;有的是因为对科技的畏惧,心存疑虑不敢尝试;还有的是因为对传统有所挑战,而备受刁难。

因而社会应对智能驾驶多些理解和宽容,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长期卓绝的行业教育,更需要“从孩子抓起”的科普意识。

3、头部也要充分竞争,营造长尾生态

上文提到长沙产业生态的价值在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头部企业领衔,这可以看成长沙产业生态的优势,如果从更长远或者长期保持产业生态活力的角度出发,这似乎也可以看成长沙产业生态的缺点。

头部企业一家独大,产业缺乏足够的竞争,是否会陷入停滞状态?如果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两个或者几个体量相当的巨头角力,会否如同鲶鱼一样,带动生态发展加速?

很明显,头部企业充分竞争,将形成长尾效应。处于头部的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始终处在产业竞争的前排;尾部市场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也具有勃勃生机,在体量上不输头部市场。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智能相对论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